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

全能父母製造無能子

多年前參加西貢外展訓練學校活動時,記得導師曾經告訴我們,外展訓練的成立是源自英國,當時一架載滿乘客的郵輪在橫渡英倫海峽時因為大風浪的關係,出現沉船意外。


事後獲救生還的,大部份都是較年長的乘客,而那批體質較強、十多二十歲的年輕乘客的生還率卻很低。大家都覺得很奇怪,因為認為年輕人體力較佳,應該較年老體弱的人更能抵禦惡劣的外在環境因素。後來,大家相信背後的原因,是因為那些年長的乘客擁有更強的「掙扎求存」意志。


早幾天去看林以諾牧師的棟篤笑音樂佈道會,當中最精采的,是他的一句話:「全能的父母製造無能的子女」。大家都可能覺得這是一句笑話,但想深一層,你可能不覺得自己是一位全能的父母,但從子女的角度來看,我們為他們準備了一切近乎完美安排,其實已經是全能了。


我們盡力要給子女最好的,包括讓他們成為八級鋼琴手,除了流利國語和英語外,還要他們學法語,體育方面,希望他們懂得跆拳道、游泳及各種球類活動等,暑假就要安排到外國參加遊學團。當然,就是為了讓他們入讀最好的中學和大學。
這樣十多年的安排,待他們長大後進入社會,他們有能力承受那個世代的金融風暴嗎? 


知識和體質都是外力,所以單靠知識和體質並不足以在社會上求存。體質可以鍛煉,就像我這個四十多歲的人,以往甚少運動,現在我每星期做運動,令體質得以大大改善。知識不足,我可以通過進修和互聯網吸收。



掙扎求存」的內力在三十多歲以後,卻就難以增加。實際上,人在十二歲以後,做人態度就開始慢慢「定型」,難以改變;除非在人生的旅途上,不幸地遇上很大的衝擊,譬如是災難性的事件,或者是面對死亡的邊緣。


大家都不希望有「無能的子女」,讓我們將自己的「全能」盡量收藏起來吧!


王維基


轉貼於頭條日報 http://www.hkheadline.com/dailynews/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.asp?id=74369§ion_name=wtt&kw=27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