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個數十個國家近十多萬學童參與的大型研究中,我們發覺在所有民族、地區或城市中,對於能力相同的學生,那些就讀全校能力平均更高(名校、甲組學校)的學生,比那些就讀平均能力較差(丙組學校)的學生,他們的自信更低。
舉例來說,兩個都是 80 分的學生,學生甲就讀一間全校平均為 85 分的學校,學生乙就讀的學校平均為 82 分。研究顯示乙的自信比甲為高,這現象在不同文化背境的學生中均相同。
要解釋這現象我們需要明白就讀名校(甲組)學校對自信的影響。首先,名校學生能力平均較高,作為它的一份子,與有榮焉,提高自信,我們稱為「日冕」(reflected glory)效應,或可看為「校徽」效應,只要穿上名校校服,立刻感到光榮充滿自信,這是名校對自信的正面果效。
不過,當學生一走進課室,全班同學都有相同的名校校服,而且每個同學均是武林高手,這群體互相攀比(social comparison,社會性比較)的影響,加上同學能力都甚高的情況下,令學生的自信下降,這是就讀名校對自信的負面影響。
所以,就讀名校,因為分享名校的光榮(日冕效應)而提高自信,但卻因班內高手眾多,自覺不如而失去自信(社會性比較),這一正一負的影響究竟是誰的更大?不同的研究顯示負面的影響更大,也就是說,對自信而言,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。
名校學生自信較高,這只是因為他們大都是能力較高的學生而矣,其實同等能力但就讀於平均能力稍遜學校的學生,他們的自信更高,我們稱這現象為小塘大魚現象。
相反,就讀名校的學生卻成為大塘的小魚,稱為大塘小魚效應(Big-Pond-Little-Fish Effect, BPLFE)(自信系列之二)。
http://www.hkedcity.net/cms/article/2007/teacher_thinking/20070201-b88baa4849b853f5a601/145/content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